分享丨早期创业一定要做“小池塘里最大的鱼”
今天的内容是陆奇博士为虎嗅FM节目录制的视频短片的文字梳理。他分享了资本寒冬下创业需要格外注意的两点;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创业的本质以及创业团队如何把握商机;总结了当前国内环境下创业的机会以及挑战。
资本寒冬下创业要注意的两点
第一,在资本寒冬环境下,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对资本比较重或者需要大规模烧钱的创业或投资项目,如今的环境确实是不太理想,所以任何一个创业者或投资者都需要三思而行。
第二,任何一项基于技术驱动的创新,都有它的时间窗口。因为它们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周期,而创业成功最大的因素实际上是时间点。太晚了不好,因为会进入红海,很难成功;太早也不行,在资本寒冬的情况下,尤其要尽量避免进入太早的领域,因为资金比较难以获得,你可能没有能力活到它进入爆发期。
在寻找技术驱动的创业机会的时候,有另外一点,也是值得大家考虑的——任何一个真正规模很大、效益很强的企业,其实都是做得比较早并且看得比较远。只有看得远、做得早才能把握住大的机会。对于这个情况,如果有好的创业项目,能够找到大的商机,也可以启动,只是考虑到资本寒冬的环境,你的融资能力就特别重要了。
或者,你需要找到适当自造血的能力。比如,奇绩创坛投的22家企业当中,有一家脑机接口的企业。脑机接口其实长期的发展空间非常大,但是需要投入的时间比较长,但奇绩创坛认为这个团队非常优秀,时机也足够好,更核心的原因是,他们和这个团队一起合作可以找到一个非常有效的造血方法。
有哪些看好的创业方向 关于创业,陆奇博士有很多看好的领域,他重点讲了一下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这个技术的核心应用领域非常广,几乎在工业、农业等任何一个垂直行业,它都有机会让创业者找到可行的商机。但必须要参透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那就是通过传感器,把物理环境(人的活动或者物理活动)数字化,所以它必须做垂直的,横向的做很难。这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本质上很不一样。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本质上是把信息数字化了,或者是把人的一些简单行为(比如支付)数字化了。
任何一个好的创业团队,陆奇博士的一个非常强烈的建议是,一定要非常深入地扎进你所选择的垂直行业里面。选择创业团队时,一般会看你的团队里面是否有真正懂这个行业的人。前面提到了,人工智能创业跟过去在本质上不一样,因为它数字化的对象是物理环境和人的线下活动,因此必须做非常深的垂直,必须有真正懂行业知识的人才有机会把握住商机。
至于如何掌握好商机,陆奇博士的建议是,必须找一个细分赛道,然后做到这个赛道的第一。有个概念叫 Fish to Pound Ratio,就是鱼和鱼塘的比例。早期创业者一定要找到一个小的鱼塘,你在里面是最大的鱼,只有这样你才有足够的商业毛利,能够把这个行业的场景打通,可以做到数据闭环,这样才能把商业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
当前国内创业的机会和挑战 先说说机会。第一,基于技术驱动的创新,中国有特殊的一些机会点。中国是除了美国之外,唯一一个有较大的市场、一流的互联网公司、一流的整体软件开发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的国家。这非常特殊,欧洲没有,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地域都没有,只有中国有,中国的创新能力非常好。
第二,从创新的宏观环境上讲,有很多因素让中国创新的机会比美国更多。首先,中国的经济是阶梯形的,中国的一线经济北上广深跟美国很类似,但中国还有二线、三线、四线的经济,这种经济形态加上技术驱动的创新,创业机会是非常丰富的,相对来说美国就没有。举例说,我们可以诞生一个拼多多,诞生一个美团,美国可能就没有。这不仅是在中国创新的机会,这样的企业很容易去其他国家发展,比如说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它们的经济结构跟中国更类似。
其次,中国还有一个所谓的下沉市场,本质上中国的城市化还将持续,有接下来十到二十年的历程,所以有很多机会让技术驱动创新带来下沉市场的新的产品和业务发展的空间。此外,中国的实体经济,农业、制造业、工业等,总体分布比较均衡,技术驱动创新对所有的实体经济它都能带来新的创业创新的机会。
接下来说说挑战。第一,中国的创业环境,相较于美国而言,竞争更激烈。国内每个创业团队,需要做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程度是更上一层的。另外,中国基于技术驱动创业的生态、投资环境相对美国也不够成熟,我们是需要更多好的投资者和耐心的资本。好的投资者能够带来核心资源,这包括渠道资源、供应链资源,以及懂技术和懂产品的人,真正能够对技术创业者提供实质能力的提升,以及资源的获得。